连云港市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以应对固体废物带来的环境风险。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信息:
1. 海关查获禁止进口固体废物:
连云港海关在固废风险排查中发现,连云港综保区内有申报品名为“人造冰晶石”的商品,存在固体废物进口风险,并查获了521吨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
另一次查获行动中,连云港海关查获了1000余吨伪报为“人造冰晶石”的固体废物,这些废物是电解铝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属于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
2. 固体废物源头管控:
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提出了加强固体废物源头管控的工作意见,旨在全面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防范系统性环境风险。
连云港市还发布了《连云港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旨在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推进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措施,构建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体系。
3. 具体处理措施:
连云港市大力推进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例如利用粉煤灰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利用副产石膏生产高强石膏粉、纸面石膏板等。
连云港市还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推动冶炼废渣、钢渣等重点固废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4. 环保设施建设:
连云港市正在建设多个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包括光大环保(连云港)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和中节能(连云港)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危废处置中心。
医疗废物由光大环保(灌云)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收集处置,处置规模为2640吨/天,处置工艺为高温蒸煮。
这些措施和设施的建设表明,连云港市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以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你知道吗?最近在连云港,有一件关于“冰晶石”的大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这可不是普通的冰晶石哦,而是那种让人头疼的“固废冰晶石”。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说起冰晶石,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它那晶莹剔透的外表,以及它在工业上的重要作用。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它竟然是固体废物!
冰晶石,学名氟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铝电解、玻璃制造、电子等行业。但是,在它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这些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氟化物、重金属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2020年12月,连云港海关在开展打击废物走私“蓝天2020”专项行动中,查获了一大批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其中就包括冰晶石。这批冰晶石共计521吨,由无色塑料袋封装,主要为灰白色块状物及粉末,夹杂部分黑色粉粒,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经过鉴定,这批货物是电解铝过程的副产物,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
海关关员表示,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连云港海关将结合国家政策实施节点,加大风险分析力度,严防洋垃圾入境。
2020年8月,连云港一家企业从境外购买了一批货物,并委托连云港远港物流有限公司代理进口。这批货物申报品名为“人造冰晶石”,净重1000.518吨。经鉴别,这批货物实际为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副产残余物料,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且属于危险废物。
当事人将涉案固废退运出境,减轻了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后果。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当事人仍被处以罚款人民币50万元。
冰晶石只是众多固体废物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固体废物处置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推广循环经济等。
固体废物处置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置难度大;另一方面,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地区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不足。
面对固废处置的严峻形势,连云港市积极行动,努力迈向绿色未来。2024年,国能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开展了固废处置服务询价采购,旨在提高固废处置能力。同时,连云港伟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积极参与固废回收利用,为连云港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连云港徐圩港口码头有限公司还开展了经营场所生产固废垃圾回收处置项目竞争性谈判,以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垃圾问题。
冰晶石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固体废物处置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家园、实现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